氯吡格雷作为一种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,虽然能有效预防心梗、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,但长期服用或不合理使用却可能带来不少副作用。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氯吡格雷的六大害处,提醒大家在使用时务必谨慎,确保用药安全。

氯吡格雷的6大害处,长期服用需谨慎!

氯吡格雷的六大隐患,长期服用要当心!

氯吡格雷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小板聚集,防止血栓形成,但这也意味着出血风险增加。长期服用可能导致鼻出血、牙龈出血、皮下淤血,甚至出现消化道出血、脑出血等严重情况。尤其是那些有消化性溃疡、胃炎或出血倾向的患者,可得密切监测,千万别大意。

氯吡格雷是通过肝脏代谢的,长期服用可能会增加肝脏负担,导致肝酶升高,甚至引发药物性肝损伤。对于本身就有肝病的患者,比如脂肪肝、乙肝患者,定期监测肝功能是必不可少的,以防肝损伤加重。

部分患者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后,可能会出现药物耐受,导致药效降低,甚至失去抗血小板作用,这种现象被称为氯吡格雷抵抗。这样一来,药物就白吃了,还可能延误病情。

还有,部分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后可能会出现皮疹、红斑、瘙痒等过敏症状,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剥脱性皮炎或斯蒂文斯-约翰逊综合征(一种严重的皮肤病变)。一旦出现皮肤不适,得赶紧就医。

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,引发恶心、腹痛、腹泻等不适症状,甚至诱发胃炎或胃溃疡。尤其是老年人和本身有胃病的患者,更容易受到影响,得特别注意。

氯吡格雷是抗血栓药物,一旦突然停药,可能导致血小板活性突然增加,从而引发血栓反弹效应,增加心梗、脑梗的风险。患者千万别自行停药,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。

氯吡格雷虽好,长期使用需谨慎!

氯吡格雷在预防血栓、保护心脑血管方面确实有重要作用,但长期使用也可能带来出血风险、肝损伤、药物耐受、胃肠不适等问题。患者在服用时一定要多加注意,如有不适,及时就医。科学用药,谨防副作用,才能更好地保护心血管健康!